红茵茶,是一种分布在凤凰山脉的野生茶树,其嫩梢新叶有浅红色斑斓,故得名“红茵”。
红茵茶是鸟嘴茶(即后来的凤凰水仙)的前身,最早,红茵茶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上的荒山野岭或炭薪林之中,它“喜阳光而怕潮湿,喜云雾而怕阴雨”。
红茵茶树,作为是一种古老的野生茶树,它的抗病虫害能力强,耐寒耐旱,既可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,又能发芽于砂砾土壤之中,较之现代的单丛茶树,红茵茶的生命力非常顽强。
在历史上,凤凰山民采制红茵茶较为普遍,多数销往沿海渔民地区,如饶平、汕头一带。
改革开放后,因生产体制的改革,以及统购统销政策的放开,凤凰的大量山林被开荒种植茶树,加之红茵茶的产量不高,采摘难度较大,经济效益太低,红茵茶从此逐渐绝迹。现在采制红茵茶的人寥寥无几,市场上,质量上佳的红茵茶也难觅踪迹。
红茵茶的分布
红茵茶树曾经大致分布于凤凰山区的乌岽、凤北、凤西、凤溪、福南等村一带(凤西、凤溪,“西”和“溪”,潮州话发音是不同的)。目前,因大量山林被开发种植,目前红茵茶分布范围极小,基本上只存在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。
红茵茶的制作
红茵茶一般生长在深山野林,与其他树木相杂而生,枝干笔直长长,顶端长有稀少的茶叶,叶脉长有10厘米以上,其他特征与单丛茶叶基本一样。红茵茶的制作,一般套用凤凰水仙的制作手法,经晾青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干程序,只是做青过程比较粗放,也有揉捻后直接晒干的。
红茵茶的口感
红茵茶要多年陈化,如存放得宜,其口感甚好,成茶条索紧卷,油润呈红褐色,香气细锐,汤色枣红,无花香却有茶味,具有淡淡的糯米香,山韵十足,滋味甘中带些苦涩,回甘力强,极耐冲泡,收敛性好。
品饮红茵茶时,药香浓郁,微有酸梅香,入口有细微苦味,迅速化掉,然后缓缓生津转甜,回甘舒适,喝完体感舒适,身体会有暖意,略有出汗现象。
红茵茶的功效
红茵茶树的鲜叶和成品茶含茶多酚、儿茶素、咖啡碱特别多,在全国各类茶叶中排名前茅,具有清热去火的功效,也有一些顾客反映,陈年的红茵茶对感冒效果不错。
如今的红茵茶
当年,凤凰的红茵茶在市场上属于冷门,但随着普洱老茶的火热,在最近十几年来,红茵茶也一度受到人们的追捧。但红茵茶较为慢热,基本上的路线,是由普洱、岩茶和白茶,蔓延至单丛(红茵茶)等。